形态特征:
子实体中等至较大。菌盖直径3-14cm,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,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,污白色,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,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,无毛或具细绒毛,不粘,边缘初内卷后伸展,无条纹。菌肉白色或近白色,伤不变色。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,有水果气味。菌褶白色或近白色,中等密,不等长,近延生,褶缘常带淡绿色。菌柄长1-4cm,粗1-2.5cm,内实,圆柱形或向下渐细,伤不变色,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无色,近球形,小刺显著,稍有网纹,7.6-10.6(-12.8)μm×6.9-8.8(-10.5)μm。褶侧囊体甚多,梭形,49-112μm×7.3-10.9μm。
生态习性:
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,单生、散生,有时群生。分布地区:吉林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、云南、新疆等。
经济用途:
可食用,其味较好。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。同云杉、冷杉、松、铁杉、黄杉、山毛榉、高山栎、山杨等形成菌根。
烹饪方法:
以干品用煮水浸泡洗净后烩炒(鲜菌不可食用)。